1、何当共剪西窗烛含义。
2、何当共剪西窗烛是什么诗。
3、何当共剪西窗烛的后一句。
4、何当共剪西窗烛后一句。
以下内容关于《
何当共剪西窗烛的下一句
》的解答。
1.何当共剪西窗烛的下一句是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2.出自唐代李商隐的《夜雨寄北》。
3.《夜雨寄北》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4.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5.译文:你问我何时回家,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!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,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。
6.如果有那么一天,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,共剪烛花,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,那该多好!赏析:第一句一问一答,先停顿,后转折,跌宕有致,极富表现力。
7.其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,已跃然纸上。
8.接下去,写了此时的眼前景:“巴山夜雨涨秋池”,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,便和夜雨交织,绵绵密密,淅淅沥沥,涨满秋池,弥漫于巴山的夜空。
9.然而此愁此苦,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。
10.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,诉什么苦,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,驰骋想象,另辟新境,表达了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”的愿望。
11.其构思之奇,真有点出人意外。
12.然而设身处地,又觉得情真意切,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。
13.“何当”(何时能够)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,是从“君问归期未有期”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:“共剪……”、“却话……”,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。
14.盼望归后“共剪西窗烛”,则此时思归之切,不言可知。
15.盼望他日和妻子团聚,“却话巴山夜雨时”,则此时“独听巴山夜雨”而无人共语,也不言可知。
16.独剪残烛,夜深不寐,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,而归期无准,其心境之郁闷、孤寂,是不难想见的。
17.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,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。
18.于是,未来的乐,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。
19.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,增添了重聚时的乐。
20.四句诗,明白如话,却何等曲折,何等深婉,何等含蓄隽永,余味无穷!在前人的诗作中,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,不乏其例。
21.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,为数更多。
22.但把二者统一起来,虚实相生,情景交融,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,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,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,发挥独创精神。
23.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。
24.“期”字两见,而一为妻问,一为己答。
25.妻问促其早归,己答叹其归期无准。
26.“巴山夜雨”重出,而一为客中实景,紧承己答。
27.一为归后谈助,遥应妻问。
28.而以“何当”介乎其间,承前启后,化实为虚,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,使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。
29.近体诗,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,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,“期”字的两见,特别是“巴山夜雨”的重出,正好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,恰切地表现了时间和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,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。
总结:以上就是编辑:【胡春计】整理原创关于《
何当共剪西窗烛的下一句是什么
》优质内容解答希望能帮到您。